两岸学子体验南音乐器演奏。
“经过五天四夜的交流,台青对厦门好感度明显增加,来福建发展意愿平均值从6.7增加为7.9,尤其第一次来的台青提高更多。”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裕峰4月16日告诉记者。
4月初,“情牵厦金”厦门大学2023年两岸青年学子文化研习营在厦门举行,黄裕峰团队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台湾青年来厦门前后态度变化,研究结果为本次“校地协作”活动圆满成功提供了有力论证。据介绍,回到金门后,台湾学生与厦门学生保持频繁互动,更多人开始尝试使用大陆社交平台,并以之为今后毕业“登鹭”发展做准备。
这是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厦门迎来的首个两岸大学生研学活动了,也是三年来厦门首个两岸大学生研学活动。市文旅局与厦门大学等携手,为两岸大学生献上一场文旅研学大餐的同时,映照出当前厦门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近年来,福建厦门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精品化、高端化文旅业态,文化保护传承更具活力。
上“世遗课堂” 见证鼓浪屿的保护与活化
两岸青年学子文化研习营5天的营期,准备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之旅。游览厦门沙坡尾、曾厝垵等特色街区,到鼓浪屿上“世遗课堂”,欣赏南音雅韵,参观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两岸学子们在短短数天内深入交流、交往、交心、交融,在活动中零距离体验绚丽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两岸学子们能在研学过程中感受艺术之美,获得更多文化体验,感受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市文旅局艺术处负责人陈忠坤说。
在“万国建筑博物馆”鼓浪屿,两岸学子们打卡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郑成功纪念馆、菽庄花园等多个热门景点,学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鼓浪屿模式”。
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秀的历史人文环境,备受游客青睐。对文物、建筑创新性活化利用,正是让鼓浪屿真正“活”起来,焕发新生命力一大法宝。
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除了文物本体的修缮,还十分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与此同时,鼓浪屿持续打造博物馆群系列,依托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钢琴博物馆、中国唱片博物馆、鹭潮·鼓浪屿美院等不断丰富游客体验。
因为即将毕业,来自金门铭传大学的大四学生何淳郁身着学士毕业服在鼓浪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拍照。“希望以这里的旅游景点,做自己的毕业回忆录。”她想用这种有意义的方式,记录在厦门的美好时光,作为大学时代的回忆永远珍藏。
两岸学子乘坐渡轮登上鼓浪屿。
体验南乐之美 感受厦门文化艺术魅力
在厦门市南乐团,两岸学子欣赏了优雅古朴的南音演出,还登台演奏体验南音乐器,亲身体验南乐之美,零距离了解“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乐器又有趣又难,表演者真的很厉害!”金门大学企业管理系三年级的学生廖晏宽在体验了乐器演奏后说,他小时候也学过乐器,只在课本上看过南管、北管等,这是第一次看到实物,还能零距离接触,感到十分兴奋。“我想引用白居易的一句诗:如听仙乐耳暂明。”来自铭传大学的学生杨宗霖说。金门大学生们在体验到灿烂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后,不由发出赞叹。
南音自唐末从中原传入闽南以来,历经千载,弦管依然,为音乐史、文化史和古汉语等学科的研究留下无价宝藏。今年除夕夜,以南音为底色的歌舞《百鸟归巢》闪耀春晚舞台,与歌手谭维维的演唱巧妙搭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了时代表达。
令厦门市民倍感亲切的是,参与南音表演的,正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之一的厦门市南乐团。节后,厦门市南乐团从春晚舞台回到百姓中间,走进厦门各景区、商圈,带来数场惠民演出。
南音“出圈”是厦门市文艺创作创新出彩的一次生动写照。为持续擦亮“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城市底色,市文旅局近年来组织开展了一批反映厦门新时代精神面貌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创作。其中,高甲戏《阿搭嫂》拍成电影,预计于今年6月首映;歌仔戏《侨批》、电视剧《山海情》《绝密使命》等4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沉浸式参观体验 博物馆带来文化启迪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也在此次两岸青年学子文化研习营的行程之中。“今天参观纪念馆,了解了厦门发展的历史,这里有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缩影,我感到很震撼。”祖籍湖南的金门大学学生烈凡参观完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后,还用湖南话介绍了自己,他说:“我在桃园长大,但祖籍是湖南,我的妈妈和外婆都是湖南人,我对大陆有很深的感情,去过南京、长沙、深圳等地,所以知道有机会能来厦门,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生动还原湖里开山第一炮、筼筜湖治理等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历程中的重大历史场景,在这里,两岸学子从珍贵史料中了解到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在纪念馆内的一处超大横幅LED屏前,白鹭洲公园、集美龙舟池等网红打卡点逐一变换,学生们站在屏幕前拍照,体验沉浸式“云打卡”厦门著名景点。
此次行程,福建省厦门市文旅局与厦门大学携手编排了一条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线路,包括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郑成功纪念馆、特区纪念馆等。市文旅局文博处负责人肖琼表示,希望通过安排一系列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游,为两岸学子带来文化的启迪,也让年轻人感受博物馆游的时尚新玩法。
据了解,福建厦门遍布众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在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厦门市文旅局遴选厦门市博物馆、类博物馆36个点位,发布厦门博物馆地图,策划了“历史经典”“特区热土”“文脉传承”等8条旅游线路,进一步为博物馆引流,传播优秀文化。
如今,还有越来越多博物馆融入科技力量,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藏品“活”起来,市民能够随时随地云游博物馆、感受新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例如,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依托裸眼3D技术,融合运用多媒体沙盘、滑轨屏互动等多媒体综合展项,设计了多处历史性场景;厦门市博物馆线上开设“3D文物”栏目,借由数字技术,观众不必在场就能观赏到藏品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