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承 与时俱进—厦门市第十八届南音唱腔比赛22日完美落幕
器乐组:思明区阳台山南音社 王昱祺、范一歌等吹奏《一身爱到君乡里》
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儿童组同安区丙洲南音社陈翔宇、青少年组同安区银安堂南乐社洪秋玲、成人组思明区关爱中心南音社陈忠购、器乐组思明区开元南乐社甘雨欣、综合组翔安区厦门市新圩小学李诗涵等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获一等奖。另评出每个组别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以及组织奖8个,优秀指导老师奖5个,优秀创作奖1个。
厦门市文广新局副巡视员叶细致,市文联副主席陈影,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黄天福,市教育局体卫处处长洪建军,市文化馆馆长、曲协主席陈娟等领导出席当日下午三时半的颁奖典礼,并观看一等奖节目展演。
叶细致(左一)、陈影(右一)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黄天福(右二)、洪建军(左一)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黄念旭(左五)、杨雪莉(右一)、张丽娜(左三)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右起:洪建军 叶细致 陈影 黄天福 杨雪莉
2015年我市南音取得长足发展,南音薪火相承、生生不息。这次比赛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参赛群体更加广泛,南音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比如,集美区文化馆与金莲陞南音曲馆合作,聘请市南乐团退休南音艺术家为集美大学教师进行常规培训,并首次参加比赛。今年新成立的思明区开元社区南音社、莲前街道关爱中心南音社,也取得很好的成绩。今年以来市南乐团委派南音传承人、优秀演(奏)员“支教”岛外南音,扩大了参赛选手的范围,选手们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又如,器乐比赛选手挑战高难度的洞箫独奏曲《到只处》,娴熟的技巧,以情带乐,融情于乐,把卢俊义被发配充军途中那种无奈与捶心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在场观众和评委啧啧称赞。
集美南乐社 黄克现等人合唱《风打梨》
二、从参与人数和获奖情况看,岛内外南音普及与水平已趋于平衡。明区、翔安区、同安区呈现“三足鼎立”。思明区获得23个奖项(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奖项最高;同安区获得19个奖项(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居第二;翔安区共获31个奖项(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共31个奖项、总参赛组数也最多,达28组。(详见下表)
三、综合组节目表演不再拘泥于传统“四菜一汤”的清唱形式。而是采用多人琵琶、洞箫合奏,以及下四管打击乐器组合伴奏,有对唱、表演唱、小组唱、说唱……形式多样,令人赏心悦目。
翔安区后村小学 郭佳惠等表演唱《美丽乡村》
四、涌现出主题鲜明、内涵深厚、与时俱进的南音新作品。比如,《海丝化雨》、《我的家乡在厦门》、《咱厝南音真好听》、《美丽乡村》、《幸福厦门》等节目歌颂美丽厦门,吟咏美丽中国梦,宣扬“一路一带”战略宏图。 每年一届的南音唱腔比赛,是传承南音的重要展示平台,既提高广大南音爱好者的参与热情又推广普及了南音艺术,对推动世遗南音的传承保护与闽南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颁奖嘉宾与获奖选手合影
二排右七:叶细致 厦门市文广新局副巡视员
二排左六:陈 影 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二排左五:洪建军 厦门市教育局体卫处处长
二排右六:黄天福 厦门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
二排右五:陈 娟 厦门市文化馆馆长 厦门市曲协主席
二排左四:黄念旭 厦门市南乐研究会会长 原厦门市文化馆副馆长
二排右四:杨雪莉 厦门市南乐团团长 厦门市南乐研究会副会长
二排左三:张丽娜 厦门市南乐团书记
二排左二:连方红 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
二排右一:林殷琼 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 厦门市南乐研究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