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中文有戏首现南音专场 90后登台演绎古乐

作者:东南网    阅读: 2869 次   更新时间:2013/6/8 【字号:

东南网6月6日讯(本网学通社大学生记者 朱玉芳 图/洪思华)6月5日晚,由厦门艺术学校2011级南音班全体学生带来的“汉唐古乐·中文有戏南音专场”在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举行。这不仅是厦大中文有戏演出季第一次出现南音专场,也是厦门艺术学校2011级南音班的学生第一次进校园演出。

南音相传形成于晋唐,五代时期传入泉州一带闽南地区,传说中“御前清曲”的故事发生在清康熙年间,泉州安息日李光地在朝廷当宰相,他让闽南五位南音妙手进京为皇帝演奏南音,康熙大悦,赐封“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赠曲柄黄凉伞和金丝宫灯,南音在当时的兴盛可见一斑。在当晚的舞台上,也安置着一把曲柄黄凉伞,只不过五位南音清客变成了18位风华正茂“90后”的少年。

据了解,登台演出的学生全是出身于1994年至1996年间的90后,他们是2011年厦门市南乐团和厦门艺术学校联合招收的南音班学生,此前曾有过三届南音班,但自1999年第三届学生毕业,已经12年未曾招收过学生。因此,南乐团对这批年轻的新秀寄予厚望,而这些学生也以极大的热情和刻苦努力回应了这种期望。

当晚的演出以南音“指”、“谱”、“曲”三大类组成,不仅有古风古韵的《正更深》、《直入花园》,更有《沁园春·雪》这样与现代诗词结合的曲段。表演的学员们基本功扎实,词曲清丽柔美,唱腔绵缠深沉,使现场的观众们深深陶醉在南音这独具闽南特色的浓郁音调中。

实际上,每一个南音班的学员们都不只会一样乐器,琵琶作为南音中的“灵魂”乐器,是他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此外还要选修打击乐器如“小叫”、“双铃”等,管弦乐器如“三弦“、“洞箫”等。在坐唱《为伊割吊》中演唱的许达妮从2011年9月入学,到现在学习南音近两年,唱功已经相当扎实,演出结束后,她说:“为了这场演出,整个班排演了快两个星期,上台前还是有点紧张。”当问到现在的心情如何时,她和身边的同学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放松了!”

当晚客串主持人的林殷琼是厦门市南乐团的成员,她是96级南音班的学生,谈起2011级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她充满了赞赏,她说:“在当下,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对南音如此有热情,真是太难得了!”据她描述,这些学生每天都要唱一唱,弹一弹,痴迷到连老师都要劝他们“可不可以休息一下”。

对于南音的发展,林殷琼表示:“就像品茶一样,跟南音相处久了,就越来越难离开她,她能潜移默化地带给人心灵上的滋养和性格上的变化,有一种上善若水的感觉。从晋唐到现在,绵延千年,她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音乐史,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的工作,要做好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但要从我们这一代就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