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除了传承,还要革新
12月17日晚,由厦门市南乐团创作的南音《情归何处》在漳平市演艺中心献演,吸引近千名漳平市民观看了演出。《情归何处》以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李清照、蔡文姬、卓文君和班昭为主角,讲述她们相似的命运。全剧时长一个多小时,南音最精华、经典的唱段,古朴典雅的风格、精致服装的修饰、优美的歌舞、扣动人心的旋律和舞台惟美飘逸的画面将古乐南音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浓郁的闽南风情,观众耳目一新,深受好评。
“当晚场面十分热烈,掌声不断。我们首次到漳平,起初还担心观众看不懂。”说起17日晚南音乐舞《情归何处》在漳平演出时的情景,观众的热情让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颇感意外,“让我们更坚定了坚守这古老传统艺术的信念”。作为我国“四大古乐”之一的南音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有着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在杨雪莉之前,纪经畂、白厚、任清水、白丽华、林玉燕等老一辈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南音事业,既恪守望前法,又勇于创新,让这个闽南独有的古老戏种,今天能完整地传承着。
“传统艺术要发展,除了传承,还要改革创新。”杨雪莉说,而这也是厦门市南乐团始终坚持的发展路线。该团先后挖掘、整理、表演了《陈三五娘》、《王昭君》、《朱弁》、《白兔记》等大量的传统套曲,创作了《感谢公主》、《沁园春·雪》、《浔阳江头》、《南音魂》、《临江楼会》、《厦门金门门对门》、《相聚在宝岛》、《情归何处》等优秀作品,获国家级、省级等诸多奖项,南音乐舞《长恨歌》曾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走出剧院,走进乡村;建立南音网站,开通南音微博;在表演中融入茶艺、书法等;与观众互动,请观众上台体验……厦门市南乐团的每一次尝试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传统的扩展。“越是传统的,越有生命力;越是民族的,越国际”,杨雪莉说,“希望大家一起来坚守和发展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